太极拳拳架的基本要领:


许多人对上述拳架要领非常熟悉,但如何理解,因人而异。有的人望字生义,理解偏差而终究害己。


八、松、沉

有关松的词有很多,如松紧、松开、宽松、松懈、放松、松弛、松畅、松闲、松缓、立如松等等。我们可以从这些词中借鉴到松的含义:

  • 松紧一般指的是带子是松还紧的状态,做动词指的调节带子的松紧状态。用于我们太极拳中就可以理解为调节我们肌肉和心态的紧张还是放松的状态,不紧即为松。
  • 松开就是放开的意思,release, or relieve。在太极拳中,松开有特别的含义。放松关节周围的肌肉、筋腱,使关节间隙增加,就是make joints loose的意思。
  • 宽松,就是loose,指尺寸比较大,或纪律不太严格。在太极拳上,可以理解为宽然后松。指我们的心态和形态要放宽(大)、不紧张。如单鞭勾手,手臂就要放宽点,似曲非曲,不有佝偻着,这样就会放松。
  • 松懈,就是放开自己的警惕和限制,放任自流,懈怠。在太极拳上,过分的放松就是懈,如有人放松放松着骨头就瘫下去,没有支撑了。这是一种练拳之病,不提倡。
  • 放松,放下才能送掉。放下什么?放下心理、肌肉筋膜的限制。
  • 松弛,太松的意思,不紧了。同松懈或松泄。
  • 松畅 -- 中国的文字真是赞,多形象啊!松了才能畅快,不管是心理的,还是生理的。在太极拳中,只有放松的状态才能使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和神经感知系统得到最自然的展现,不受到干扰,才有畅通无阻的感觉。
  • 松闲,放松心态,自然不急,才能悠然见南山,淡然处万物。
  • 松缓,放松,慢慢地,其中就有真的东西藏在里面。
  • 立如松,人的站姿就要像松树一样挺拔。是不是很眼熟?涵胸拔背。

松、沉是太极拳中重要的技术。杨澄甫先生教授弟子练太极拳时,讲得最多的就是松,他常说:“松、松、松,要松!要松!要松净!要全身松开!余如不言,汝虽学三世不易得也”。又说:“一个松字,最为难能,如果真能松净,余者未事耳!”,“松要全身筋骨松开,不可有丝毫紧张,所谓柔腰百折若无骨,只有筋耳,筋能松开,其余尚有不松之理乎!”

为什么太极拳要这么强调放松?

在《太极拳说十要》中杨澄甫先生深刻指出:“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洫,沟洫不塞而水行,经络不闭则气通。如浑身僵劲充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发而全身动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

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

  1. 放松的目的是不让肌肉挤压血管和神经,使血管和神经在最自然的状态下流通和感知,达到气血畅通无碍,周流全身,毫无停滞。
  2. 神经感知是要用心的,全心感知身体的运行变化,提升人的神经感知灵敏度,能更好地微调人体肌肉筋膜的松紧状态,达到气血流注的最优化程度。
  3. 长时间的神经感知训练、人体微调能力和气血流注分配能力,容易使人获得气感(热流能量、血气运行、沉重感)及劲感。这种能力就是内劲。

那么,如何做到松呢?换句话说,放松的技术有哪些?

我们先来看看杨澄甫宗师的几幅拳架图:

高探马 - 胯虽坐,腰背却挺拔,身具五弓,互相争力

云手 - 虚领顶劲,外示安逸,松肩坠肘;尾闾中正,松腰吸胯;两腋悬空,指上画下,上下对称争力

捋式 -- 六合皆具,虚实分明;两手不动,运腰回捋,应物自然

金鸡独立 -- 虚领顶劲,竖起脊椎;抽吸左胯,虚其右胯;手向上钻,领起右膝,左领右压,上下其力

从这些图我们可以看出:

  1. 松不是一味地松,而是在平衡状态下的松;是对拉拔长的松;是对称争力的松。
  2. 松的要点是:虚领顶劲、含胸拔背(身躯往上的劲);松肩坠肘、松腰吸胯、尾闾中正(往下的劲);似曲非曲,身备五弓(对拉拔长,争力的劲)。
  3. 所以,松的要义是含劲的松,有精神贯注的松(有意念的松),虚实分明的松,是在谨守拳术结构上的松。
  4. 从拳术动态上来看,松的要义是前后不变的,一致的,是通过匀速缓慢的腰胯来回运动将劲从脚底、踝、膝、胯、腰、背、肩、肘、腕、手、指节节贯穿运动上来的,在这个运动过程中,肌肉筋膜得到有效地放松,气血得到扩张(毛细血管)和灌注(濡养肌肉筋膜,提升骨密度),能量得到分配,意念得到训练和贯彻。
  5. 松的两大关键指标是气血量和意念专注度。气血量的重要指标在于毛细血管激活数量和参与程度,意念专注度的重要指标是神经灵敏度和注意力集中度。其中,意念能有效提升气血量。
  6. 松的维度有两个,一是物理的(生理的,身体的),二是精神层次的(心念、意念)。物理层次的放松可以参考1 - 5, 而精神层次的放松则因人而异,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达到。

很少有人能够在精神层次方面的放松做出详细的说明,只能靠身体力行的演示(身教)或放任自己的理解(悟性)来训练和解释。

现代科学的发展却为精神层次的放松提供了一条路径。有人做了实验,将一组太极拳练习者和非太极拳练习者对照,通过磁核共振(MRI)影像的技术来观看对照组的颅内影像,发现习练太极拳的组员在各个区域的大脑灰质和白质物质均厚于非习练者组员,说明太极拳习练者在大脑皮层的良性刺激比非习练者更有效。

而脑波技术的发展为精神层次的放松训练更提供了一种直观有效的方法。如我们所知,我们人类的大脑大概有860亿个脑神经元,一个神经元含有多个神经元突触,大量神经元突触的交互活动产生了电流,其活动范围、活动强度和活动频度决定了电流大小的变化。对大脑电流的量测、转化和可视化就构成了我们的脑波显示。

大脑功能区域

大脑神经运动

脑电波大致分为α波、β波、γ波、δ波和θ波,不同的电波对应不同的大脑状态

在我们太极拳训练中,根据上述波形我们可以看到,当我们在清醒状态下专注于动作细节的时候,最有可能产生的波形是gamma波,而当我们放松身心,不以意识控制大脑时,我们就处于被动接受,天人一体的状态,这时候的脑波就是alpha波。alpha波是8-12赫兹的波形。在这个状态下,我们的大脑处于清醒放松的状态,更容易与自然中的电磁波发生感应,更能激活和调动神经的能量,更能感知、激活和调节我们的身体肌肉筋腱及血管系统,提升血管网络和神经网络的活性,带动人体其他几个系统的积极参与,提高人的各种腺体能量的平衡供给,形成我们常说的气场感觉。在这种生物能量场的作用下,太极拳习练得到最大化的收益。放松的难点就是如何通过身体结构、肌肉的放松去引导精神的放松,然后又通过精神的放松进一步引导身体物理方面的放松。

身体物理放松的技术有很多,如:

  • 太极拳传统调身要领: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吸胯、尾闾中正,似曲非曲等
  • 先紧后松法,即先将肌肉紧张,然后放松调节
  • 阴阳平衡法,即外侧肌肉和内侧肌肉处于同样松紧状态,避免一侧太松而引起另外一侧过紧
  • 平腕法,指在太极拳习练中,随时注意手腕放平,手背和小臂保持一个平面,中指指向正前方
  • 其他......

精神放松的技术也有很多,如:

  • 放慢呼吸集中精神
  • 关注运动轨迹,想象轨迹滞后影像,像移动鼠标时的重影
  • 想象粒子移动、爆开、发光等影像,感觉身体气化、粒子化的虚化现象
  • 想象手指如沾糖稀,或面糊,有重甸甸的感觉
  • 用意念在手掌中转动气球
  • ......

当身体放松后,下一个境界就是沉。由于地球重力的关系,当我们站着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全身肌肉有下垂沉重的感觉,就好像庖丁解牛中的如土委地一样。或又像一口钟倒扣在身上一样,两肩沉甸甸的。当我们意念放在两手时,全身气血可以往两手贯注,两手也会变得沉重起来,拳头好似两个大锤。当你能感觉这步后,沉劲也就出来了。所以,松-静-沉,能松必然能静,能静必然能沉。而沉以后的境界便是轻灵了,搁下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