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床笏”,它其实是出自一个典故,说的是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六十大寿时,七子八婿都过来祝寿,由于他们都是朝廷里的高官,手中皆有笏板,拜寿时把笏板放满床头。后来这个主题被画成画,编成戏剧,写入小说,在民间广泛流传。至明清两代,《满床笏》成了从官场到民间的重头戏。

“满床笏”这一典故被用来借喻家门福禄昌盛、富贵寿考。旧时中国民间有钱人家,要把郭子仪的画像悬挂中堂,称作“天宫图”,以祈全福全寿。

这个典故在《红楼梦》中,却被作者数次拿出来,它与贾府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在暗示什么?

第一次是在第一回,当落魄的甄士隐,遇到了“疯癫落脱,麻屐鹑衣”的跛足道人,听他疯疯癫癫地念着《好了歌》时,立刻就将《好了歌》注解了出来,“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曾经的贾府“笏满床”,后来的贾府,成了“陋室空堂”。

第二次是在第二十九回,贾母亲自拈香的清虚观打醮,欢欢喜喜来的清虚观的贾母,听完孙子贾珍,汇报的神前拈的三处戏时,脸上的神色发生了不同的变化。第一出是《白蛇记》,贾母脸上是很平淡的,第二出正是《满床笏》,第三出是《南柯梦》,贾母愣住了,她若有所思,可能她已经想到了些什么。

第三次是在,贾母的八旬之庆,自七月上旬,送寿礼者,络绎不绝。有皇帝钦赐的金玉如意一柄,彩缎四端,金玉环四个,帑银五百两;有贵妃贾元春送来的金寿星一尊,沉香拐一只,迦南珠一串,福寿香一盒,金锭一对,银锭四对……其他诸如亲王、驸马以及大小文武官员之家,都有寿礼送来。

这日贾母闲了,叫了王熙凤来问:“前儿这些人家送礼来的,共有几家有围屏?”只见王熙凤,张口就答:“共有十六家围屏,十二架大的,四架小的炕屏,内中只有江南甄家,一架大屏,十二扇大红缎子缂丝‘满床笏’,一面是泥金‘百寿图’的,是头等的……”

正如秦可卿所言,“登高必跌重”。“满床笏”之后,也是贾府已经不可挽回的衰落。甄家送来的这架“满床笏”的缂丝围屏,揭开了贾府衰败的序幕。其实江南的甄家也映射了北方的贾家,甄家是与贾家有关联的,当年甄家被抄家,贾府的下人们也在议论着贾家是否会波及。

“满床笏”的出现,都在暗示贾府由创业到繁华最后衰落的过程,贾府所谓的“满床笏”,到头来也终究不过是南柯一梦。